手机品牌争相进攻校园,怎么做才能打动95后?
|
全国在校大学生群体约有3000万人,每年创造的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大学校园目前已成为品牌的必争之地,有数据显示,以95后为代表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已经达到1500元,而这几年便捷式免息分期借贷等金融产品在校园的推广和流行,也极大的提升了大学生消费活力,尤其是激发了时尚潮流类的科技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因这个趋势,各手机品牌都蜂拥至校园市场,华为、魅族、小米、OPPO、ZUK等品牌都在针对大学生市场展开一轮又一轮营销攻势,但是,今天校园市场的消费已然发生变化,要打动这些以95后为主体的大学生,需要一番功夫。究竟怎么做?以下几条或许值得思考。
1、大学生不会那么轻易被影响!因为他们接触的校园营销活动太多了。
校园营销活动太多,大学生不会那么轻易被影响了 |
![]() |
培养铁杆粉丝,找到种子用户
互联网的“去中介化”、“扁平化”,让大学生和已经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接受信息的渠道、数量、内容基本趋于一致,信息的简单告知对于他们而言,很难获得认可,构建头脑深度认知变得越来越重要。 立足于品牌调性,培养自己的粉丝和种子用户无疑成为很多手机厂商的重要策略,在校园里拥有了数百万计的死忠粉丝后,这些年轻人就会成为点燃年轻人市场的“星星之火”。例如,vivo就在校园里成立了vivo club——由vivo赞助的非商业性的校园组织,通过此平台来进行企业和大学生的乐趣互动,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享极致的生活理念,并和大学生群体产生深层的沟通。同样的还有小米在高校组建的小米校园俱乐部,以及华为组建的高校花粉俱乐部等等。 今天针对大学生的营销,已经不是简单地做一些活动、做一些产品体验、做一些促销就能够让品牌走进他们的心中,而是真正的要和他们“玩在一起”,要建立大学生对品牌的认同感,让他们有归属感,只有这样的归属感才能让现阶段的大学生找到自我的标签,并以群体化的方式相互吸引、相互扩散,并在一次次传播过程当中吸纳更多的成员加入到这个群体当中,实现品牌的良性发展。 |
![]() |
发掘大学生手机消费场景,针对性推出主打产品 |
![]() |
不只是简单秀出品牌,而是让大学生参与创造品牌
当前很多品牌在校园里面开展的营销活动非常多,但是,真正形成规模化的少之又少。如何让品牌真正走进校园,也让众多企业颇费心思。而在众多的品牌营销活动中,邀请大学生来对企业的品牌和产品进行创意,邀请创意名家大师走进校园与大学生互动的方式,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OPPO、金立手机等都先后搭乘大学生广告竞赛的平台,在大学校园开展创意风暴。 2016年4月1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正式启动。vivo成为了首席合作品牌,将“告别不快”作为创意命题,希望大学生自己来创意针对校园市场的广告和营销策划案。 除掉创意本身,vivo和其他手机品牌做法略有不同,vivo不仅收集大学生的创意作品,还专门设立了“优秀指导教师奖”和“vivo网络人气奖”来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优秀指导教师奖”是直接对参与vivo创意的前50名作品的指导老师给予的奖励;“人气奖”则是让所有的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来秀创意,并收集好友的转发+评论+点赞,人气最高的可以得到vivo送出的手机奖励,并获得到vivo工作面试直通车的机会。 大学生身上其实有很多好创意,他们比别人更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因此,通过大学生参与创意的方式,能够让大学生不仅只是欣赏品牌,更深层次的是让大学生洞察消费场景,从而创作出能够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正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资深评委、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金定海教授所述,“vivo手机通过本次大广赛的举办与推广,从学生原创作品中发现最鲜活的创意,推广最振奋的理念,收获最棒的灵感,也将有助于vivo品牌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深度传播,并提升vivo在大学生中的品牌竞争力和用户感知度。” 今天的大学生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个手机品牌都需要针对这个趋势做出积极的调整,大学生市场不仅将成为各个手机品牌的新战场,大学生群体也将成为未来的精众消费人群。 |
![]() vivo手机品牌经理赵东辉和国家广告研究院副院长张翔教授为大广赛启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