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营销创客类(网络直播)竞赛于2025年3月1日开始比赛,从海选阶段、实战阶段到总决赛历时整整6个月,于2025年8月26日在古城西安落下帷幕。
此次大广赛营销创客类(网络直播)竞赛中全国各高校参赛团队凭借新颖的直播间创意、精准的直播运营与紧密的团队协作,突显了本次大赛显著特点。当拿着奖杯谈到比赛感受时心情倍感激动,他们既有对备赛艰辛的回望,也有对成长收获的珍视,更有对未来的坚定期许。

一、团队协作:用并肩之力破万难之境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市场营收规模已达2126亿元,用户规模依托11.23亿的网民基数,占比约为73.8%。行业已形成涵盖内容生产、平台运营、技术支撑、MCN服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生态。高校传媒、广告、电商等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加速深度改革,大学生直播相关实践已经成为极具潜力的创新就业路径,大广赛紧扣行业趋势,早在第15届赛事便开创“营销创客(网络直播)”竞赛。在大学生网络直播竞赛创作中,首先明确创作的核心是专业规范与用户连接,优质直播内容源于对产品的深度理解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响应。今年第17届大广赛营销创客(网络直播)竞赛获奖学生团队,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场景巧妙融合,把品牌推广等现实命题转化为互动直播内容,更有团队融入多元创意视角,让每一场直播既符合行业规范,又承载对商业价值的思考,充分展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与行业接轨的赛事成效。
来自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全能播控”团队是由四人组建,虽然人数不多,但凭借高度默契的团队配合逐步掌握了系统运营的科学方法。初赛时是用手机直播,设备虽简陋,却让成员们初步认识到数据检测、策略调整、复盘总结的重要性。首次测试时遭遇回声、网络等问题,成员们调试至凌晨,最终确定了稳定的直播方案。在决赛阶段,他们升级为相机直播,随之而来的对焦、曝光、音画同步等技术挑战接踵而至。他们投入整整两天反复调试设备,常因一个参数尝试十几次。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简陋的设备绽放出专业的光芒,也让小小的团队凝聚起破局的力量。

来自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风雨无阻”团队的同学们回望整个参赛历程时表示,从最初的策略构思、内容创意、脚本打磨,到直播现场的执行与互动,再到幕后繁琐的数据监控与即时调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正是每一位队员的全力以赴、紧密协作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才能让团队克服重重挑战,最终将创意转化为打动人心的营销实践。在他们看来,没有孤军奋战的成功,只有携手同行的胜利,这份对团队的珍视,是他们突破困境的关键。

二、成长蜕变:从“迷茫试错”到“自信破局”
大广赛营销创客(网络直播)竞赛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成长的课堂。从对直播领域的陌生懵懂,到熟练驾驭镜头与数据,学生们在一次次试错与优化中,完成了自我的突破与蜕变。
来自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云翼传媒”团队的小伙伴们表示,从海选到实战再到总决赛,每一轮比拼都在推动他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把每一次挑战都变成实力进阶的阶梯。团队一路优化策略,精进细节、打磨配合,把用户画像分析、流量转化技巧融入直播间运营,从凭借优质内容获取流量,到高效维持客户黏性,再到通过深度互动推动复购,每一步实践都让专业素养得到了扎实提升。在他们眼中,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养分,每一步实践都为未来的职场之路筑牢根基。

来自安庆师范大学团队的参赛选手张扬是一名大二“新传学子”,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广赛营销创客类直播赛道。起初,她对网络直播一无所知,如今已能自信地站在镜头面前,与观众热情互动、推荐产品。过程中,她学会如何更好地与观众沟通、在直播中展现产品优势,以及处理突发紧急状况。她逐渐理解,直播不仅是一种销售手段,更是一种艺术,需要用心经营、大胆创新——既要在海量优秀直播间突出重围吸引到观众的目光,也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寻找用户痛点。从“新手”到“能手”的蜕变,藏在每一次直播的实践里,也藏在对“直播艺术”的深刻理解中。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完全不输香槟”团队的同学们在备赛初期,面对直播赛道的陌生领域曾陷入茫然,在脚本设计、流量运营等琐碎细节里打转。但他们很快调整思路,不再盲目跟风,而是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有人擅长数据分析、有人精通内容创意、有人善于镜头表达。队员们一同拆解直播流程,把遇到的困惑分类梳理,集中讨论。每次头脑风暴都是观点的碰撞,每回方案调整都是思维的进阶,这些经历帮助团队在迷雾中慢慢找准了方向。对他们而言,迷茫不是终点,而是寻找方向的起点,在分工与协作中,他们终于拨开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三、专业洞察:以深度的思考构建直播的价值
优秀的直播不仅是“卖货”,更是“价值传递”。获奖学生们在实战中逐渐领悟直播的本质——用专业链接产品与用户,用真诚架起沟通的桥梁。
来自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比完就开派”团队的参赛选手徐悦罕起初在绿地集团参与食品类视频直播时认为“介绍产品成分就行”,但对着屏幕念营养表时,评论区满是“太干了”的反馈。后来,在团队前辈的指导下,他才明白食品直播要“让观众闻到香味”:介绍有机蔬菜时,他举着刚摘的生菜讲“带点露水的脆嫩”,还现场用它做了简单的沙拉;推荐烘焙礼盒时,拆开包装特意展示“黄油在灯光下的光泽”,甚至教大家“用礼盒里的饼干搭配咖啡的小技巧”。那天直播结束,有观众留言:“看你讲得认真,我也想尝尝这份新鲜。”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好的食品直播不是推销,是分享生活里的烟火气。从“机械介绍”到“场景化分享”,他找到了直播的“温度”,也让产品有了“生命力”。

来自四川师范大学“五萨奇”团队的选手张桐菲获得了“优秀主播奖”,她将这一荣誉视作“最佳连接者”的勋章。她表示,这份荣誉表彰的不仅是镜头前的口若悬河或表现力,更是在算法的洪流与人性的温度之间找到那个微妙平衡点的能力。总决赛现场比赛中的短短几分钟,凝聚了无数个日夜的付出:是对品牌策略的深度解构,是对目标人群心理的精准素描,是将商业命题转化为有温度、有故事、能引发共鸣的叙事过程。在她看来,直播的价值在于穿透屏幕的连接力——连接品牌与用户,连接数据与人性,连接商业与温度。

来自扬州大学“宝藏雷达”团队的参赛选手向思琦说到: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深刻体会到从课堂的理论学习到直播间的真枪实弹的挑战与成长。为吸引观众,他们团队穿上古装,在嬉笑间推介商品;也脑洞大开,将直播间改成一家温馨的“饮品店”,现场调制的邦德咖啡,既传递了咖啡的醇香,也展现了团队的热情与创意。这些大胆的尝试让他们感受到了电商直播无穷的魅力与可能性:直播不仅仅是卖货,更是内容创作,是情感连接,是创意的竞技场。跳出“卖货”的单一思维,他们用创意为直播注入灵魂,让每一场直播都成为一次有趣的“情感互动”。

四、感恩与期许:怀感恩之心赴未来之约
大广赛营销创客(网络直播)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得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指导教师的辛勤指导、全国各个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平台的赋能。获奖学生们带着这份感恩,将荣誉化为动力,期许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深耕。
来自北京城市学院“五个蘑菇力”团队的刘芮同从今年三月开始筹备到总决赛历经6个多月。那些练到嗓子哑的深夜、因卡壳掉眼泪的时刻,都有老师与同学的陪伴。李老师的一句“芮同,我在你眼里看到了野心”,让她敢于展露对成果的渴望;周老师常提醒“做自己就好,真实最打动人”,这句话成为她每次直播的定心丸。此外,学校的老师、师哥师姐与同学们天天守在直播间为她加油,这些鼓励是她深夜练习时最暖的光,也是她站上舞台时最足的底气。

来自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团队的同学们表示,这份荣誉离不开大广赛搭建的优质平台。在这里,他们能与全国优秀伙伴交流学习,大广赛宗旨就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就”,在实战阶段打磨出硬本领。赛场上学到的知识和收获的自信,成为他们面向未来职场的重要底气。未来,他们会带着这份认可与成长,继续深耕电子商务领域,用专业能力创造更多价值。大广赛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实战练兵”,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荣誉,更是走向职场的“硬实力”。
来自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团队的同学认为,这份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让选手更清晰地认识到,主播的价值从来不是“卖货”或“吸睛”,而是用专业能力架起一座桥——一头连着内容的深度,一头连着观众的需求。他表示,未来他会带着母校教授的专业知识,以及参赛经历里学到的真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书写更多精彩。
第17届大广赛营销创客类(网络直播)竞赛虽然已经落幕,但是对于这些青年学子来说用直播的形式突破创意边界、用实践的经历打磨专业能力、用真诚的态度连接人心的路才刚刚启程。他们在直播实践中收获的成长、协作中凝聚的力量,终将成为他们未来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相信他们会带着这份荣誉与热爱,继续以直播为桥,用专业与创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在更多领域绽放青春锋芒,以真诚为星火点燃青春光焰。
撰稿:王丁卉
视频剪辑:李娅铭
审核:李鸿
监制:刘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