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7届大广赛营销创客类(微短剧)竞赛获奖作品正式在红果平台展播。这些作品来自全国高校优秀参赛团队的原创作品,依据大广赛参赛指南要求,营销创客类(微短剧)竞赛是以“微短剧+文旅”、“微短剧+品牌”命题进行创作,融合历史传统文化、品牌营销与青春绽放为视角,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对历史文化传承和营销策略的立意创新。本次大赛优秀作品展播旨在推动大学生原创作品从课堂走向行业市场,探索微短剧创作在新业态中文化传播与青年学子影像创作中的无限潜力。
大广赛营销创客类(微短剧)竞赛始终致力于发掘青年创作力量,推动微短剧内容创新与文化价值传递。本次上线的作品涵盖历史穿越、文物守护、古风科幻、校园奇幻及社会公益等多元题材,充分体现大学生对文化命题的深度思考与艺术探索。
四川外国语大学“歌乐山吹笛人”团队创作的作品《笛音千年》以“河南博物院贾湖骨笛”为灵感源头,通过“明夏穿越”“通感”等创新设计,让观众跟随主角团在笑泪中触摸八千年前中华音律的文明温度。该团队编剧谈到创作时说:“我们不只是写故事,更是在命题基础上写故事”,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史料钻研,将文物严谨性与青春语态巧妙结合,实现“用短故事讲好长文明”的创作初衷。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接着奏乐接着舞”团队的作品《民国小姐与现代女大的“壶”闹时光》则以“莲鹤方壶”为叙事纽带,构建跨越时空的对话场域。该团队导演强调,作品核心并非简单呈现“过去与现在的碰撞”,而是探索“文明本身的自我回响”。团队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与历史细节还原,传递“文物有灵”的深层内涵——守护文物本质是守护每个人心中“不愿文明流失”的柔软坚定。

同期上线的还有四川传媒学院“汴河守遗人”团队的作品《大宋BUG修复指南》,以轻喜悬疑风格解构宋代文化符号。创作团队巧妙运用年轻化叙事语言,在剧情中融入悬疑推理元素与幽默桥段,通过古今思维碰撞生动展现宋代风雅,为传统文化题材注入全新活力。这种“古风+科技感”的混搭风格,体现了当代青年用现代视角重新诠释历史文化的创新尝试,也让厚重历史以轻盈姿态走进年轻观众视野。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第一名所在队”团队的作品《校园秘事:重生与UU跑腿之约》将校园生活与奇幻元素结合,展现青年群体的社会洞察。

宁波工程学院“防诈棱镜”团队的作品《防诈者联盟》则聚焦社会热点,用青春化叙事传递公益价值。五部作品均依托大广赛平台,完成从创意构思到市场落地的完整闭环,彰显微短剧“短篇幅承载长情感”的媒介特性。

大广赛营销创客类(微短剧)竞赛作为连接学术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创新平台,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就,以赛立德”的多元目标,构建了从课堂到产业的完整价值链。此次与红果平台的合作,不仅是优秀作品的展示窗口,更是一次对微短剧生态体系的深度参与。红果平台近期推出的创作服务平台及精品化战略,与赛事目标高度契合,为学生作品提供了从创作到传播的全链路支持。未来,赛事将继续鼓励青年创作者以创新视角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用青春语态讲述中国故事。大广赛营销创客类(微短剧)竞赛聚焦短视频时代的内容创新,鼓励学生结合品牌命题与社会议题,创作具有传播力与艺术价值的微短剧作品,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影视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些获奖作品在红果平台上线,只是大学生创意价值实现的起点。随着更多Z世代创作者加入,微短剧行业将成为更加多元和高质量的文化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