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至8月3日,第17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下简称“大广赛”)全国总评审工作分阶段展开。本届评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汇聚了学界、业界及企业界共128位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与监审组。评审工作历时半月,历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线上初评及线下终评,对来自全国29个赛区的数万组作品进行了严格筛选。评审团队以专业、创新为导向,秉持公正、透明、开放的评审原则,结合学术与行业前沿视角开展严谨评鉴。
预备会强化评审规范
大广赛全国总评审前后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界专家评委与企业评委进行初评,第二阶段由业界专家评委进行终评。在每一阶段评审均组织线上预备会、线下说明会及评审总结会,着重强调评审的规范性与公平性。
一、线上两个阶段评审预备会
评审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倪宁教授,评审主席、MATCH 马马也文化传播创始人/CEO莫康孙老师带领全体评委宣读评委承诺书。
< 评审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倪宁教授 >
< 评审主席、MATCH 马马也文化传播创始人/CEO莫康孙老师 >
评审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鲁迅美术学院副校长赵璐教授,评审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大广赛资深评委金定海教授强调了评审纪律。
< 评审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鲁迅美术学院副校长赵璐教授 >
< 评审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大广赛资深评委金定海教授 >
二、线下两个阶段评审预备会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教授致辞。他指出大广赛已成为反映行业与教育发展的“晴雨表”和推动交叉融合的“试验点”。他代表举办单位承诺深度参与、做好保障,并欢迎专家建言。
<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大广赛评审委员会监审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教授致辞。他肯定大广赛20年成就:紧密连接教学实践与行业需求,保持知识时效性;年度节奏契合教学周期,已成为培养创意人才、推动产教融合的关键平台,构建了“参与即收获”的良性生态。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副主任、
大广赛评审委员会监审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教授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大广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刘瑞武教授作评审说明。她感谢各方支持,并对评委提出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作品质量;兼顾命题企业诉求与学生实践;以专业水准评审;重视企业评委意见;慎重对待每一件作品。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大广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刘瑞武教授>
评审数据
本届大广赛首席合作品牌联通沃派、联通文创、联合协办单位朗圣药业、赤尾、命题:HBN、Canva可画、SANFU三福、传奇今生、XPPen、纳爱斯、超能SupNice、三九胃泰牌养胃舒、泡泡玛特、养元青、创意有我正青春、公益命题。赛事通过"真题真做"的实践模式,为14家合作单位搭建了深入校园的创新平台,构建起品牌与青年群体的双向沟通桥梁。学生创作不仅成为企业洞察Z世代消费心理的鲜活样本,更形成了产教融合的特色路径——企业将实际营销需求转化为教学命题,高校则以赛事为载体推动课程改革,使专业教育紧密对接行业前沿。全国总评审汇聚了学术界、行业精英与企业代表的多元评审阵容,既是对高校学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全面检验,更是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果落地的关键抓手。赛事不仅搭建了全国高校教学经验共享与协同提升的平台,更让企业在收获贴近年轻市场的创意方案的同时,深度参与到广告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形成"企业出题-校园解题-市场验题"的闭环生态。
本届大广赛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赛区1897所高校报送的582359组参赛作品,参赛师生高达1579167人次。经过学校初评、赛区评选,参评前初筛,最终40175组作品参评,6419组作品获得全国奖。
大广赛这一学科竞赛的意义
我们党和国家一直重视人才培养,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把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置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青年才俊的培养主要来自于高校,高校人才的养成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协同育人,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就是搭建了这样一个以创意为核心概念,高校、企业、行业多方协同培养人才的育人平台。
国家需要人才、企业需要人才、行业需要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大广赛搭的这个桥,让企业走进校园,为大学生真题真做命题,这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碰撞,企业从中收获了创意作品和启发,感悟了青春对品牌的热忱,将品牌深度植入大学生的心中,同时也能收获对人才的渴求,同时使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教师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为推动了实践教学良性发展提供了参考,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就了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衔接的完美组合。
<评委金句>
< 命题展示 >